哈尔滨广厦学院张执国教授主持的中国商业统计学会项目《基于“全维、全域、全链”的统计学类课程思政育人教学设计方法研究》(课题编号:2021STY23),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张磊、魏婧、魏东方、何祎、赵越、阴妮。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统计学类课程本质上是基于数据基础之上的数学分析和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相融合的科学思维方法。现实中,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阶思维运用训练方面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运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过程中难以跃迁到更高的层次,基于统计分析给出的对策建议还缺乏系统化、高阶性的表达。因此,在统计学类课程教学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正确实施价值引领,促进学生基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方法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高阶思维方法和科学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加强统计学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系统开展“基于‘全维、全域、全链’的统计学类课程思政育人教学设计方法研究”,旨在探索出一种系统化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与方法路径,给出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课程思政建设的一般方法,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方法。
2.现实意义
课题研究成果能有效推进各相关专业统计学类课程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力度和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统计思维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社会实践,也可以为相类似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借鉴的范例,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完善与创新。
二 主要内容
1.目标定位
统计学类课程思政建设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的原则,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分析社会经济管理问题的价值取向和高阶思维能力;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品格、严谨的法律意识、厚重的人文修养和家国情怀;树立诚信为本、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的职业操守。
2.核心内容
一是课程思政元素结构化构建与生成问题。学生通过中学、大学的思政课学习,虽然已经掌握了系统化的思想政治理论,但用于支撑专业课教学的思政元素散布于各门思政课程中,未形成完整体系,不利于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高效达成。为此,需要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系统整合重构,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等“六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元素内容体系。
二是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素材挖掘问题。教师在课程思政育人教学设计中缺少思政育人元素素材挖掘的方法论指引,教学实践中存在思政育人元素挖掘不系统、零散化等现象。为此需要给出一套系统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素材的方法路径。
三是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素材优选问题。在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素材挖掘后,如何优选思政育人元素素材,有效提升思政育人效果。为此需要探索一种优选方法,在实践中指引教师正确选择思育人元素素材,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是思政育人效果评价的全链覆盖问题。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缺乏与思政育人全链融入、同向同行的考核评价设计,难以评判思政育人效果。与此同时,在专业课教学效果评价中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轨迹的考核体现不完整。
五是教学团队思政育人能力持续提升模式问题。任课教师大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但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剖析理解课程内容、认知社会经济管理现象的能力严重不足。这些都需要有一个能够支撑课程思政建设的研修平台。
三 重要观点
(一)提出了“全维度、多视角”课程思政元素体系构建方法
课程思政元素整合与系统重构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根据统计学类课程特点和思政育人目标要求,基于系统思维理念和结构化方法,从“全维度、多视角”将学生在中学和大学已学过的思政课的核心内容从全维源头进行梳理,构建了“四个自信”为课程思政主干,六位一体的“源、干、流”一体化的课程思政元素内容体系。
(二)确立了“全域性、网格化”双基线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法
为强化思政育人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深度融合的问题,围绕基本教学内容线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可以确保思政育人的针对性。首先将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逻辑严谨的“知识”“能力”两条教学内容基线,创造性地提出了依托“知识基线”和“能力基线”对应挖掘思政育人元素的“双基线”的思政元素挖掘方法。该方法将思政育人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关联到教学内容之中,锚定了专业教学和思政育人的融合点,形成了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并行的内容体系,有效克服“贴标签”“两张皮”“碎片化”等现象。
(三)给出了基于“效果优先数”的思政元素优选逻辑决断法
与特定知识点和能力点相关的思政元素及其素材可能有多个素,每种思政元素或素材都可能达成育人目标。而教学时间有限,如何优选思政元素就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为确保高效、低耗地实现思政育人目标,综合权衡思政元素的“可行性”“驾驭力”“支撑度”和“资源消耗量”等指标的协同作用,提出了基于“效果优先数”的思政元素优选逻辑决断法。该方法的核心是实现思政育人有效性和资源节约的动态平衡,从思政元素对思政育人目标达成的“可行性”“驾驭力”“支撑度”和“资源消耗量”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决断,进而选择出适用有效的思政元素。其模型如下:
思政元素育人效果优先数=可行性×驾驭力×支撑度×资源消耗量 |
(四)构建了“全链化、高阶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聚焦“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的总要求,以过程与结果并重为原则,采用“全链化”考核评价模式,将思政育人效果体现在教学效果评价全过程。在过程性评价中重点关注“态度养成”“过程体验”和“思想渗透”;在结果考核中注重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生成”和“价值引领”全链累积效果,促进学生“理论聚焦度、逻辑严谨性和视角创新性”的高阶思维能力生成和全面价值引领效果。
过程考核评价体现宪法法治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态度养成效果,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渗透效果,体现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思维进阶效果。
结果考核评价体现系统思维逻辑的知识构建效果和现实问题导向的综合能力生成,体现思政育人的全面价值引领效果。
(五)探索出了依托“卓越教学研修沙龙”的思政育人研修模式
教学团队的思政育人能力是落实思政育人的重要人才保障。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教师具有专业教学和思政育人的双重能力(简称“双能”)。为有效落实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正确引导教师团队树立全维思政育人理念,系统开展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为主题的系列研修活动,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思政育人能力,增强教师团队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框架主要包括: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能力、思政育人学情分析能力、思政元素挖掘与优选能力、思政元素融入方式选择能力和思政育人效果评价能力等。
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持续提升主要依托“卓越教学研修沙龙”的相关工作坊持续展开。主要方式与机制包括:课程思政集体教研、课程思政现场教学观摩、思政理论体系专题研训、思政课与专业教师合作研修、杰出人才和教学名师示范、依托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共享平台等。
关注市调大赛
官方公众号
关注学会官方公众号
关注市调大赛
官方抖音账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853号
技术支持:煜嘉科技